
現代商業無比繁榮,每一秒鐘都有億萬次商業行為在發生,“商業”這一幾乎刻入人類基因的行為,從哪里來,到哪里去,已經不會有太多人去問。
而作為個體的從商者要想脫穎而出,想要“贏”,需要遵循哪些商業規則?而商業的本質又是什么呢?牛云老師從3個方面為大家解讀。
第一個,商業的本質就是價格變現,也就是把東西賣出去。
東西賣出去就叫“商品”,賣不出去只能叫“庫存”,庫存是改變不了人的命運,只有只商品進入流通領域后,然后實現變現,最終才能成為財富,所以說,商業的本質是賺錢。

第二個,基于產品去連接消費者,是企業可持續賺錢的制勝法寶。
我們都見證了,曾經的諾基亞火到一塌糊涂,到最終消失了,愛立信也消失了,柯達也消失了,也許未來飛利浦會消失,蘋果也會消失……
所以,到底什么才是能讓企業基業長青的賺錢之法呢?
上面這些曾經輝煌的企業向我們驗證了,產品并不是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核心,那什么才是呢?人,消費者。淘寶、美團和餓了么有傳統的實體產品嗎?并沒有沒有,它們成功靠的是建立商家與客戶連接的平臺,只是做了這么一件事情。
所以說,一味地研究產品的極致并無多大意義,對于商家而言,唯有消費者一直存在,所以研究基于產品連接消費者的商業思維,把人變成你商品的消費者,把消費者變為裂變渠道的傳播者,才是企業可持續賺錢的制勝法寶。

第三個,目前市場上所有的創新的模式都是營銷的創新,沒有產品創新,而營銷是通過廣告來體現的。
為什么淘寶上賣的大部分商品都不屬于阿里,但是阿里卻可以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商平臺?
為什么Uber、滴滴,幾乎不擁有出租車,卻是市場上最大的出租車公司?
為什么Airbnb,幾乎不擁有任何一家酒店和房間,卻做得比任何一家酒店連鎖集團都大?
因為,他們靠純粹的“營銷模式”創新,獲得了成功。
因為他們設計了新的交易結構,提升了效率,他們都深諳人才是商業的核心,產品只是品牌傳播的載體,懂得這一點很重要。

原來買家和賣家找到彼此的成本太高了,也很難互相信任。在他們的平臺上,買家和賣家都能更快更好地交易。然后,他們作為平臺,收取交易費、廣告費等等其他費用。
所以,即使他們幾乎不擁有產品,也可以靠純粹的營銷模式創新,獲得成功。
總結:作為傳統企業的我們,必須要了解商品的本質,懂得基于產品去連接客戶,裂變客戶,了解產品只是品牌傳播的載體,人才是商業的核心,如果想要擺脫平臺的牽制,必須建立起自己的私域流量池,這才是傳統行業安身立命